抗生素耐藥性在世界各地正在上升到危險的高水平,僅有約四分之一的國家制定了應對抗微生物藥物(比如抗生素)耐藥性的國家計劃,這個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從2015年起將每年11月的第三周確定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2021年11月18日—2021年11月24日為今年的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主題是“擴大認知 揭制耐藥”,其目標是提高全球對抗生素耐藥問題的認識,并鼓勵公眾、衛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采用最佳做法,避免抗生素耐藥的繼續發生和擴大。
01、什么是抗微生物藥?
抗微生物藥是指能抑制或殺傷致病微生物,從而使其生長、繁殖受阻礙的藥物,包括臨床廣泛應用于抗感染的抗生素、磺胺類、喹諾酮類、呋喃類、抗結核病藥、抗麻風病藥、抗真菌病藥和抗病毒藥等。
02、常見的抗菌藥物有哪些?
抗菌藥物分為:抗生素、合成或半合成抗菌藥物??股厥强刮⑸锼幬锢镒钪饕囊淮箢愃幬?,主要包括我們日常所見的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氯霉素類、林可霉素類等。另外,我們日常所見的合成抗菌藥物有磺胺類、喹諾酮類、硝咪唑類。
03、什么是抗微生物耐藥性呢?
當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隨時間推移發生改變,不再對藥物產生反應,從而使感染更難治療,并使疾病傳播、重癥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時,就出現了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多種因素加快了全球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威脅,包括在人類、牲畜和農業實踐中過度用藥和濫用藥物,以及難以獲得清潔飲用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設施。
04、國家采取遏制細菌耐藥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為了加強抗菌藥物管理,遏制細菌耐藥,維護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委、發展改革委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遏制細菌耐藥國家行動計劃(2016-2020年)》。
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對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的威脅!
世衛組織警告,由于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導致抗生素的使用增加,最終將導致更高的細菌耐藥率,從而影響到大流行期間和以后的疾病負擔和死亡人數。
05、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目前全社會普遍存在抗生素類藥物使用上的非首選藥及選藥不當、劑量過大或過小、病程過長或過短等問題。對于這種問題,我們應該注意:
1、對病用藥:首先應弄清病原菌的種類、性質、病原微生物對藥物的敏感性,盡可能選擇病原微生物最敏感、療效確實、副作用小,經濟便宜的藥品。
2、嚴禁濫用抗菌藥:
(1)使用前咨詢專業技術人員,勿隨意購買或服用。
(2)使用抗菌藥物要保證足量足療程,不隨意換藥停藥。
(3)藥物能口服就不靜脈滴注,切勿盲目追求“掛水”。
(4)使用抗菌藥物期間,請勿擅自調整滴速。
(5)抗菌藥物無高級與低級之分,并不是并不是越貴、越新就越好。
(6)18歲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喹諾酮類,8歲以下兒童勿用四環素類,這兩類藥物切勿用牛奶送服。
(7)應注意所使用的抗菌藥和某些藥物、食物的相互作用,如使用頭孢類與甲硝唑期間禁止飲酒。
06、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所作為!
我們可以通過預防感染來減少抗生素使用量并抑制抗生素耐藥性的傳播。
1、降低感染風險:
(1)認真洗手。
(2)以清潔的方式制備食物。
(3)生病是限制于他人接觸。
(4)及時接種疫苗。
(5)要求行使使用安全用水和環境衛生的權利。
2、抑制抗生素耐藥性傳播:
(1)不與他人共用抗生素。
(2)總是按照合格醫務人員的建議使用抗生素。